使用AI創造價值: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
0
  • 登入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註冊
  • 登入
  • 0
使用AI創造價值: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AI x 數位自造 (10)
    • 工作與生產力 (7)
      • 知識與學習系統 (6)
        • 個人成長與經營 (8)
          Automotive (2) Project Cost Calculation (1) Quotation (2) Cost Breakdown (1) 成本分拆表 (1) 產品報價 (1) 車用產品 (1) 幸福 (3) flow chart (1) mindmap (1) miro app (1) plan (1) visualize (1) fiverr (1) outsource (1) readwise (2) 學習 (1) 筆紀方法 (1) 被討厭的勇氣 (1) 專案管理 (1) 專案管理工具 (1) otter (1) 個人知識管理 (1) 數位工具 (1) 知識管理 (1) 數據分析 (2) Coursera (2) 職涯轉換 (1) 個人成長 (1) Python (1) 線上學習 (1) 職涯發展 (1) 專業證照 (1) 技能培訓 (1) 轉職策略 (1) API (2) API例子 (1) No-Code (5) HTTPTrigger (1) ServerlessAPI (1) AzureFunctions (1) CloudComputing (1) Bubble.io (1) Bubble教學 (2) bubble平台 (1) Bubble (3) 一人創業 (1) AWS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或許是知識管理的終極方案|Roam Research+ MyMind

          或許是知識管理的終極方案|Roam Research+ MyMind

          2021 Jun 20 知識與學習系統
          內容目錄
          1. 信息輸入時遇到的難題
            1. 信息輸入的步驟
          2. 解決方法
            1. 方案一 | Roam Research
            2. 方案二 | MyMind App
          3. 我的信息輸入流程
          4. 費用
            1. Roam Research 費用
            2. MyMind 費用
            3. 試用連結

          信息輸入時遇到的難題

          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 當在工作或是瀏覽網頁時看到一篇有趣或有料的文章、影片, 想使用數位工具(例如web clipper, Hypothes)收藏或標註重點, 但就是卡在要用什麼關鍵字標註這篇文章。 收下來的文章不整理(分類、標籤)導致自己對個人知識庫不踏實或沒有信心, 將來需要深入某議題研究時仍然選擇從頭Google找起, 但是要停下來整理就勢必要停下原本的工作,於是心裡產生了莫名的焦慮。

          信息輸入的步驟

          信息輸入步驟

          上圖知識建立的過程,其中信息輸入可以再細化成2個步驟: 「信息入庫」與「信息分類」

          • 信息入庫: 透過書寫,打字,或是此文章中提到的數位工具(readwise)來把信息"搬進"知識庫中。
          • 信息分類: 把搬進來的信息進行分類,貼上標籤等基本的處理。

          因為信息入庫(廣泛的瀏覽和吸收整體知識)和信息分類(深入思考單一信息或觀點)這兩種不同的情境使得我們的心智與注意力難以一心二用所以產生了焦慮。

          解決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 我的看法是在信息取用時著手(方案一),或者是在信息輸入時著手(方案二):

          方案一 | 取用資料時著手

          取用資料時能夠有一個聰明的搜索功能, 即便在沒有分類或是標籤的情況下仍能透過關鍵字找出收錄的資訊。

          方案二 | 信息輸入時著手

          在信息輸入時,有一個聰明的App在信息入庫的當下能夠自動加上各種情境下的標籤,讓未來針對某一議題搜索時能快速找到資料。

          方案一 | Roam Research

          2020年爆紅的筆記軟體 Roam Research 的unlinked reference就是方案一的解決方案。 在筆記本內搜尋時,除了自己有標籤註記的段落會在Linked Reference區塊中列出來之外,沒有標籤但有相關關鍵字的段落也會一併在Unlinked Reference區塊中列出來, 因此當各種管道(Instapaper,Kindle,網頁瀏覽的重點) 透過Readwise匯聚到Roam筆記本,也能用關鍵字找出來就讓整個知識建立工作流變得非常的流暢。以下影片是我在筆記本中用"Roam Research"當關鍵字搜索的情況:

          Roam Research Demo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有三條被標註的筆記在linked reference區塊列了出來,但在unlinked reference區塊也列出段落中有關鍵字的筆記。

          只是Roam Research無法識別非文字類的資料如影片, 照片,…等, 因此對於此類的信息需要再別外處理 。

          方案二 | MyMind App

          Mymind是一個很單純的APP: 具有AI功能把放進去的圖片/影片自動判斷內容加上標籤(Tag),剛好補足了Roam對於圖片,影片在搜尋上的不足。它支援各種主流的瀏覽器(Chrome,Safari,Edge),在手機端也有iOS & Android App,因此在收錄資料和檢閱的上也很非常方便。

          Mymind把自己定位在個人的專屬知識倉庫,因此沒有廣告,沒有社交分享功能,也沒有協同作業功能,甚至它用來分享信息給其它人的連結都會在24小時後自動失效。

          以下是我收藏圖片,影片,Mymind APP自動加上Tag以及後續的搜尋過程Demo

          mymind APP Demo

          Demo中可以看到, 收藏圖片, 影片的同時, Mymind自動加上了Tag以利搜尋,而且在搜尋時除了關鍵字,也能用時間(ex: today, this month, this 2 week)做為搜尋條件找出收藏的信息。

          目前唯一缺憾的地方(除了費用偏高之外)是他收藏網路文章, 或是Youtube影片是並不是全文收藏或是把影片下載到其資料庫中,因此如果需要全文收藏的資料還是需要另外處理。(我是收錄到Instapaper中)

          我的信息輸入流程

          My Information Input Flow, 2021

          上圖是我的信息輸入流程: 其中3個紅色方塊是我信息倉庫

          1. Mymind是我的信息雜物間: 用來放置靈光一閃的念頭(快速打字輸入),或是透過Web Clipper,iOS/Android App 自動轉存圖片, 影片並藉用它自動標註的功能以極小化信息輸入時所需要的注意力。
          2. Instapaper是我的文件夾: 用來收藏網路文章/電子報, 透過Web Clipper,Automation Forward方式放到Instapaper中,藉用它全文收藏以及全域搜尋的功能. 不用擔心網路文章毀損的問題。
          3. Roam Research是我的數位花園: 用來記錄
            • 我閱讀的重點: 透過Hypothes, Airr,Readwise自動同步重點Highlight。
            • 學習過程中的筆記以及內化後(主動整理輸出)的觀點與知識。

          由於Roam Research的雙向連結功能和Block Reference功能實現了行文與標籤融合因此能輕易建立筆記之間的連結,特別適合卡片盒(Zettelkasten)筆記法來做個人知識wiki百科。隨著筆記內的連結愈來愈多, 知識邊界隨之擴展,對於某些研究主題也逐漸深入。 因此Roam Research除了是信息倉庫之外,也是知識庫。

          費用

          Roam Research 費用

          Roam Research Pricing

          Roam research應該是目前收費最高的數位筆記本了,每個月15美金(另一個很紅的筆記軟體Notion個人用戶已是免費)。去年Roam 開始收費時,有人在tweeter上質疑不確定Roam的價值是否與Netflix相同,Roam的回答是"如果一個人每個月願意付15美金給Netflix,卻不願意付給Roam,那麼他就不是Roam的目標用戶" 。

          Roam Research target user

          Roam有年繳方案每年165美金,如果您是Roam的信仰者(如我)也有5年500美金的信仰者方案。

          MyMind 費用

          mymind
          mymind pricing

          Mymind App的價格分為2個版本, 學生版本(5.99美金/月)和一般版本(11.99美金/月或是119美金/年),學生版本看起來沒有審核的機制也適用於一般用戶,只是它標示該版本僅有基本AI功能,不過我使用上沒有遇上什麼問題。

          試用連結

          2個App的試用和註冊連結我放在下面, Roam 提供30天的免費試用,MyMind提供前100個信息免費試用收藏, 如果想試著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的朋友,或許這就是您的最佳方案。

          Roam research 試用連結
          mymind 試用連結

           

          我是文皓,Minerva MDA碩士、數據分析師與自由實踐者。15年專案管理經驗,現專注於運用AI創造實際價值,協助他人同時實現我對思想、時間與財務自由的追求。「客戶先受惠,自己才能受惠,別人先得到溫暖,自己才有機會放光明」是我的核心信念」,而這個部落格就是我落實這個信念的平台。如果你與我一樣有相同的信念,我誠懇的邀請您與我一起探索如何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突破傳統框架,設計屬於自己的豐盛生活。 您可以透過Link留言給我,或是訂閱我最新文章

          探索更多個人成長,AI創新應用與No-Code開發技巧,請訂閱我的最新文章。

             
             
             
            Built with
             

            助您實現個人成長與自由實踐。絕不濫發郵件,隨時可取消。

            • 個人知識管理
            • 數位工具
            • 知識管理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API是什麼?從生活案例理解API的運作

            API(應用程式介面)是現代科技世界中不可或缺的溝通橋樑,它允許不同應用程式和服務之間無縫交流與資料交換。就像餐廳中的服務生,API接收使用者的請求,將其傳遞給適當的系統處理,然後帶回所需的答案。 API運作流程包含三個關鍵階段:請求階段(使用者發送需求)、處理階段(API轉發至後端)和回應階段(結果返回使用者)。整個系統由客戶端、API介面和後端系統三大組件組成,協同工作確保資訊安全流通。 透過了解API的運作方式,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到現代科技服務背後的協作機制,以及它們如何支持我們的日常數位生活。

            • 2025 Feb 24

            No-Code開發者指南:使用 HTTP Trigger 自建 API 擴展你的應用功能

            在Bubble、Webflow等無程式碼平台普及的今日,開發者常受限於複雜運算和資料處理的需求。自建HTTP Trigger API提供了突破性解決方案,使開發者能打造完全客製化的後端服務。 透過HTTP Trigger,開發者掌握完整程式邏輯控制權,處理大規模數據和保護敏感資訊,特別適合如財務檢健助手等應用場景。即使需要撰寫程式碼,ChatGPT等AI工具也大幅降低了這一門檻。 部署於Azure Functions等serverless平台,這些API不僅易於擴展,還提供極具競爭力的成本結構,小型應用甚至可完全免費運行。掌握這技能將為無程式碼開發者開創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 2025 Feb 24

            幸福能追求得到嗎

            • 2020 Nov 24

            一人創業與獨立開發者必學:用Persona找到你的1000位付費用戶

            本文介紹用戶畫像(Persona)如何幫助No-Code開發者找到1000位付費用戶。用戶畫像將抽象目標群體轉為具體人物形象,幫助克服自我參照偏誤、指導功能優先級、統一團隊認知並提供設計基準。文中分享構建用戶畫像的要素與實用方法,並通過「小明」與「美玲」兩個案例展示如何運用畫像指導產品開發與推廣策略,最終實現可持續收入與成功商業模式。

            • 2025 Mar 18

            No-Code 開發思維:三大核心元素如何轉化創意為應用

            不會寫程式也能開發應用?本篇Bubble教學解析No-Code開發的三大核心元素:頁面介面、資料結構與工作流程,教你如何用Bubble平台將創意轉化為實際應用。透過待辦清單範例和思考練習,掌握模組化開發思維,輕鬆打造專業網路應用。

            • 2025 Mar 04

            Miro - 快速規劃並畫出想法的線上工具

            • 2020 Nov 28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使用AI創造價值: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