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I創造價值: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
0
  • 登入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註冊
  • 登入
  • 0
使用AI創造價值: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AI x 數位自造 (11)
    • 工作與生產力 (7)
      • 知識與學習系統 (8)
        • 個人成長與經營 (10)
          Automotive (2) Project Cost Calculation (1) Quotation (2) Cost Breakdown (1) 成本分拆表 (1) 產品報價 (1) 車用產品 (1) 幸福 (3) flow chart (1) mindmap (1) miro app (1) plan (1) visualize (1) fiverr (1) outsource (1) readwise (2) 學習 (1) 筆紀方法 (1) 被討厭的勇氣 (1) 專案管理 (1) 專案管理工具 (1) otter (1) 個人知識管理 (1) 數位工具 (1) 知識管理 (1) 數據分析 (2) Coursera (2) 職涯轉換 (1) 個人成長 (1) Python (1) 線上學習 (1) 職涯發展 (1) 專業證照 (1) 技能培訓 (1) 轉職策略 (1) API (2) API例子 (1) No-Code (7) HTTPTrigger (1) ServerlessAPI (1) AzureFunctions (1) CloudComputing (1) Bubble.io (1) Bubble教學 (2) bubble平台 (2) Bubble (7) 一人創業 (1) AWS (1) Minerva (2) MDA (1) Graduation (1) 文化觀察 (1) no-code開發 (1) no-code development (3)
          1. 首頁
          2. 部落格
          3. Minerva MDA與我的成長

          21個月改變人生的學習旅程

          Minerva MDA與我的成長

          2025 May 16 知識與學習系統 個人成長與經營

          「明知當前生活並非理想,如何鼓起勇氣脫離舒適圈?」

          2020/4/13,從這天起,我持續寫了652天的日記,在開始寫日記的第一天,我寫下這個問題,想找出答案。

          在四年半後的今天,我已脫離舒適圈,靠著自學能力和知識打造自己的第二人生。

          回到2019年,早期的Nokia, Moto風光不在,三星手機苦苦支撐,HTC 成為"Help the Company",當時的手機市場,除了iPhone外,主要由中國品牌主導。於是公司決定將整個手機部門搬遷至中國,解散台灣的團隊。

          我選擇不前往中國發展,從主管職位下來,轉調到車用產品線,重新回到第一線負責產品開發。這個轉變不僅要熟悉新的產品和產業生態,過去在手機領域建立的人際關係和工作成就幾乎歸零重來。那段時期,我感到非常迷惘。每天重複著相同的路線,從家到辦公室,再從辦公室回到家,朝九晚五的生活像一條既定軌道,我幾乎想不起來小時候的夢想與熱情。我問自己:這就是我要的生活嗎?十年後的我會成為什麼樣子?熟悉的焦慮感如影隨形。我知道必須做出改變,卻不知從何開始。於是開始每天寫日記,培養靜心冥想的習慣,大量閱讀並在部落格上分享心得。這些自我療癒的方式確實讓我的內心逐漸平靜下來。然而,如何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找到真正的自由與理想生活,依然是我不斷思索卻未能解答的難題。

          後來疫情來了,許多學校開始線上上課,這時一個名叫Minerva的學校出現在我的視野中,它強調批判思考,以創新的教學模式和全球輪轉的學習方式引起我的注意。Minerva不同於傳統大學,學生每學期在世界不同城市生活學習,台北剛好就是它七個輪轉的城市之一。

          命運的巧合讓我與高中學弟禮宏重逢,他不僅是Minerva的學生,更是「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這本書的作者。當他分享他的蛻變之旅時,我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共鳴。禮宏的故事提醒我

          在傳統框架外,還存在著一條通往自我實現的路徑。

          這個契機引導我邁出關鍵一步, 申請Minerva的MDA課程。在此之前,我已經擁有清大碩士學位,因此我的選擇並非為了添一紙文憑,而是尋求再一次重新定義自我的轉變,一條融合全球視野與批判思維的道路。

          在Minerva上課是辛苦的,除了週一週四,每天晚上1.5小時的課程,全英文的上課環境,大量的分組討論,加上每堂課前的課前閱讀和程式作業幾乎讓我每天下班之後就坐在書桌前念書,包含週末。然而,這種高強度的學習節奏帶給我的收獲是巨大的,首先,我突破了語言壁壘,開始用英語思考與學習。這轉變的價值難以估量,國外眾多前沿工具和方法,若等待中文翻譯,短則半年,長則3-5年,有些甚至永遠不會有中文版。直接用英文學習的能力為我節省了等待時間,打開了一扇通往全球寶庫的大門。

          MDA課程訓練我使用數據進行決策,Diamond教授的三門Computer Science課程為此墊定了堅實的基礎,引領我進入數據科學的領域,從邏輯學的嚴謹基礎開始,用生活化的例子說明抽象統計概念,掌握假設檢定的科學方法,再深入探索各種機器學習模型。當我們解構決策樹的分支邏輯時,我看見了複雜問題背後的清晰結構;研究因果推論時,我學會了區分相關性與因果關係的差異。Diamond教授不只教授技術,他引導我們建立一套系統化思考的方法論,這套思維工具遠比任何單一技術更有價值,現在每當我要進行重大決策時,我不再憑直覺行事,而是思考不同選項之間的效用(#Utility),尋找數據支持(#evidencebase),運用視覺化工具(#Visualization)協助判斷並與他人有效溝通。這種數據驅動的決策方式幫助我突破人類天生的心理偏誤(#bias_mitigation, 無論是損失厭惡還是過度貪婪),在人生選擇和財務投資中,我能夠做出更明智、更冷靜的決策。

          最後,碩士論文是整個MDA旅程的總結,不只是理論研究,過程中我練習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解決方案的能力。從最初的概念發想,到最終設計出一個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產品,我經歷了完整的創新循環。這過程中的每一步,從問題框架的建立、數據的收集分析、方案的迭代優化,到最終的成果呈現,都讓我深刻體會到數據驅動決策的強大力量。論文不僅僅是一份學術要求,它是我運用所學知識面對真實挑戰的試金石,也是我從思考者轉變為創造者的起點。這種從問題到解決方案的參與,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視野,我看到知識如何為人生開啟新的可能性。

          關於「如何鼓起勇氣脫離舒適圈」的問題,我想我找到答案了。脫離舒適圈的關鍵不是一次性的巨大跳躍,而是一次次的『視野拓展』的迭代:獲取前沿知識→轉化為解決方案→創造實質價值→建立信心→挑戰更大舒適圈。這個循環每轉動一次,就為你的自由增添一分把握。

          當我能突破語言限制,擁有學習的能力,持續吸收國外的知識和工具,並且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解決方案或產品,我就能創造真正的價值。如果能透過自己的平台,把這些價值傳遞給需要的人,並且在過程中的每一次的選擇都做出更有依據、更有勝算的決策,我的內心會更篤定,恐懼隨之減少。

          回首這段旅程,我心中充滿感激,由其對比起四年前那個困在舒適圈邊緣、充滿疑惑的自己。如今的我不再被現狀困住,而是掌握了主動創造可能性的能力。這不是關於擁有多少學位或頭銜,而是關於重塑思考方式、擴展視野,以及有勇氣不斷挑戰自我的極限。

          今天 (2025/5/15)是我碩士論文口試通過的日子,對於這段為期21個月的Minerva MDA之旅,我寫下這一篇文章來記念過去21個月的Minerva MDA旅程。如果現在的你也正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者對如何突破自我限制感到好奇,歡迎加我Facebook好友或是寫信給我。我很樂意分享更多這段旅程中的細節和心得,或許我的經歷能為你提供一些啟發。每個人都值得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I am happy to connect!

           

          我是文皓,Minerva MDA碩士、數據分析師與自由實踐者。15年專案管理經驗,現專注於運用AI創造實際價值,協助他人同時實現我對思想、時間與財務自由的追求。「客戶先受惠,自己才能受惠,別人先得到溫暖,自己才有機會放光明」是我的核心信念」,而這個部落格就是我落實這個信念的平台。如果你與我一樣有相同的信念,我誠懇的邀請您與我一起探索如何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突破傳統框架,設計屬於自己的豐盛生活。 您可以透過Link留言給我,或是訂閱我最新文章

          探索更多個人成長,AI創新應用與No-Code開發技巧,請訂閱我的最新文章。

             
             
             
            Built with
             

            助您實現個人成長與自由實踐。絕不濫發郵件,隨時可取消。

            • Minerva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一堂Coursera課程觸發的職場新旅程:從產品經理到數據分析

            在技術快速迭代的AI時代,2022年初,我從產品經理轉為數據分析師,面對巨大的技能差距挑戰。一次深夜加班中,YouTube上的Python示範讓我看到了希望。 我在Coursera上選擇密西根大學的Python入門課程,給自己30天挑戰,每晚加學一小時。這些努力不僅讓我將全天工作縮減至幾分鐘,更成為申請Minerva University 決策分析碩士 (MDA)的重要墊腳石。 回顧這段旅程,一個解決工作問題的小決定,竟將我帶到意想不到的地方。改變的契機,往往始於一個簡單的起心動念。

            • 2025 Feb 18

            2020年我學到的7件事|7 THINGS I LEARN 2020

            • 2021 Jan 03

            為什麼要使用Jira管理專案

            • 2021 Feb 27

            商業數據分析師的工作內容

            在管理專案11年後,我於2022年轉型為商業數據分析師,目的是將管理視野從單一專案擴展至整個事業單位。這個角色核心使命是透過數據量化組織目標,並用數據鋪陳故事,協助制定最佳策略。 日常工作包括三大方向:分析歷史數據、預測未來結果及推動數據管理專案。分析流程從匯整原始數據開始,經過預處理後產出指標及洞見,如發現庫存增加源於中國COVID政策影響,進而思考應對策略。 雖然Excel和簡報能力足以勝任初階分析,但掌握Python和Tableau能提高效率,特別是在進行預測分析時,統計和機器學習工具的應用尤為關鍵。

            • 2022 Oct 30

            講話沒重點嗎?我的想法是...

            在這篇文章中,我探討了職場溝通中"講話沒重點"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分析顯示,溝通不清主要源於四個因素:不明確的對話目的、對議題理解不足、資訊過多導致缺乏結構,以及表達內容未按邏輯框架組織。文章提出改善溝通的關鍵在於事前釐清目的、深入了解主題,運用"邏輯表達三角"結構(論點、理由、實例、重申)組織語言,並用精簡文字表達。良好的溝通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建立更健康的職場關係。

            • 2021 Dec 18

            車用電子產品成本計算

            • 2020 Nov 22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使用AI創造價值: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