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7 我的AWS黑客松筆記
2025 Apr 30 AI x 數位自造 個人成長與經營
上個週末,是一個值得記念的時光,我第一次帶學生參加Amazon Hackson活動。
隨著我在部落格分享No-Code 開發 和 Bubble 的相關文章,陸續有人諮詢如何使用Bubble來開發產品,讓創意落地,不過第一次有讀者邀約擔任黑客松比賽他們團隊的指導,這也印証了Bubble 這個是一個可以快速把概念到產品化的有效工具。
這段旅程,既是挑戰也是收穫。
雖然之前對於雲計算還有 API 建立有經驗,不過由於自己有 Microsoft Startup Founder 的會員,因此都是使用 Azure 平台的雲服務,但 Amazon 是這次的贊助廠商,因此我必須快速熟悉 AWS 的運作邏輯,能夠理解如何配置需要的大語言模型並且建立 API 和用 Bubble 建立的前端網頁串連。並且和學生討論 UX/UI,指導他們怎麼使用 Bubble 來串接 AWS,完成 MVP 的建立。
在兩天黑客松過程中的兩個啟發
第一個啟發「站在AI浪潮的前緣」: AI是真的驅勢,會場看到許多年輕人甚至大學生組隊報名,也有傳產企業希望轉型因而贊助這次黑客松並鼓勵員工參加。走在會場中,我能清晰地「聞到」那種熟悉的氣息——就像當年第一次接觸智慧型手機時的那種興奮與可能性,那種「世界即將被改寫」的微妙預感。過去二十年,經歷了2000年代初的網際網路泡沫後重生,2007年後智慧型手機與行動互聯網革命,2010年代雲端運算與社交媒體的普及(YouTube從一個小小的影片分享平台成為改變全球內容創作生態不可忽視的存在),2015年後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崛起。每一次的驅勢都造就了一批改變世界的企業與人才,我們站在這一波AI革命的起點,我想抓住這個機會。第二個啟發「技術只是實現願景的橋樑」: 開發工具並不是關鍵,重點是開發出來產品怎麼使用,符不符合用戶的需求。在會場有看到Hard Core 的參賽者 Hard coding,也有使用No-Code tool (如Bubble, AWS Partyrock,...)來建立產品。但是在最後報告的環節,評委清一色關注都在用戶體驗上。Steve Jobs 說過: "你必須從客戶體驗開始,然後倒推到技術 (You have to start with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and work backwards.)",而現在AI和No-Code工具的出現把技術的門檻降低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技術門檻不再是阻礙創意的高牆。
最讓我感動的,是來自學生的真摯回饋,謝謝每一位參與這次旅程的學生伙伴。 也感謝Amazon和Digit Times 舉辦這次的黑客松。2025/4/27 Amazon 黑客松 我學到很多。

我是文皓,Minerva MDA碩士、數據分析師與自由實踐者。15年專案管理經驗,現專注於運用AI創造實際價值,協助他人同時實現我對思想、時間與財務自由的追求。「客戶先受惠,自己才能受惠,別人先得到溫暖,自己才有機會放光明」是我的核心信念」,而這個部落格就是我落實這個信念的平台。如果你與我一樣有相同的信念,我誠懇的邀請您與我一起探索如何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突破傳統框架,設計屬於自己的豐盛生活。 您可以透過Link留言給我,或是訂閱我最新文章
探索更多個人成長,AI創新應用與No-Code開發技巧,請訂閱我的最新文章。
助您實現個人成長與自由實踐。絕不濫發郵件,隨時可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