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開發者的抉擇:從Bubble, Webflow到Cursor的No-Code與AI開發工具比較】
2025最新比較:No-Code還是生成式AI ? 個人創業者的最佳開發平台選擇
2025 Mar 07 AI x 數位自造 個人成長與經營
軟體開發的方式日新月異,現在就算不會寫程式也能打造出各種應用程式和網站!這主要歸功於兩類創新工具:No-Code工具(如Bubble、Webflow, Zapier和n8n)和AI生成式開發工具(如Cursor)。這篇文章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這兩種工具的差異,以及它們分別適合什麼樣的人使用。
什麼是No-Code工具?
No-Code工具就像是數位世界的樂高積木,讓你不用寫一行程式碼,就能搭建出功能完整的應用程式或網站。這些工具通常提供視覺化的操作界面,你只需要拖拉元件、設定參數,就能完成複雜的功能。
No-Code工具主要可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應用開發平台,像是Bubble這樣的工具讓你可以打造出功能完整的網路應用,包含會員系統、資料處理等複雜功能。
第二種是網站建置工具,例如Webflow,專注於幫助你設計美觀的網站,特別適合需要精美設計的品牌和行銷網站。
第三種則是工作流自動化工具,如Zapier和n8n,能連接不同的網路服務和應用程式,自動執行重複性工作。Zapier提供超過3,000種應用整合且操作簡易,n8n則是開源且可自行部署的選擇。
No-Code工具適合哪些人?
No-Code工具特別適合不會寫程式的創業者和小企業主。這些人通常想要快速測試商業想法或推出產品原型,但沒有技術背景或技術團隊,使用No-Code工具可以有效縮短從構想到實際產品的時間。同樣,設計師和行銷人員也能從這些工具中獲益良多。他們希望能夠自己製作和更新網站,不想依賴工程師,可以使用像Webflow這樣的工具自行完成各種設計和內容更新任務。此外,需要內部工具的團隊也是No-Code工具的理想使用者。當公司內部需要數據看板、自動化流程等工具時,No-Code平台可以快速建立並容易維護,不需要專業開發資源,大幅節省時間和成本。
什麼是AI生成式開發工具?
AI生成式開發工具則像是程式設計師的超級助手,能根據指令自動生成程式碼。例如Cursor這類工具,你只需描述想要的功能,AI就能生成相應的程式碼,大幅提升開發效率。
但要注意的是,這類工具通常要求使用者具備一定的程式設計知識,因為:
生成的程式碼經常需要調整和除錯
需要理解程式邏輯才能確認生成內容是否正確
複雜功能可能需要進一步客製化
AI生成式開發工具適合哪些人?
程式開發人員和技術團隊: 已經具備程式設計能力的人可以使用AI工具加速開發過程,減少撰寫重複性程式碼的時間。
有複雜需求的團隊: 當專案需要特殊邏輯或高度客製化,AI工具可以幫助開發者快速探索不同解決方案。
想提高生產力的技術公司: 擁有技術團隊的企業可以透過AI工具提升開發速度,讓團隊專注於更有價值的任務。
兩種工具的比較
為了更清楚地比較這兩種工具,我們來看看它們的主要差異:
特點 | No-Code工具 | AI生成式開發工具 |
---|---|---|
代表性工具 | Bubble(應用開發) Webflow(網站建置) Zapier(工作流自動化) | Cursor GitHub Copilot Amazon CodeWhisperer |
使用門檻 | 低,不需程式知識 | 中高,需要一定程式基礎 |
客製化程度 | 有限,受平台功能限制 | 高,可生成任何所需代碼 |
開發速度 | 快速,立即見效 | 快速,但可能需要調整 |
學習曲線 | 平緩,容易上手 | 較陡,需理解程式概念 |
適合對象 | 非技術人員、小企業 | 開發人員、技術團隊 |
AI的未來發展:兩種工具將逐漸融合
隨著AI技術快速進步,現在這兩種工具之間的界線已逐漸模糊,例如Bubble也推出了AI page designer的測試版,允許使用者選擇範本並透過文字描述自動生成頁面佈局。未來的發展將朝向更加智能和直觀的方向邁進。自然語言開發將成為重要趨勢,使用者只需用日常語言描述想要的功能,AI就能理解並建立完整的應用,不需任何程式知識。想像只要說「我需要一個能追蹤日常開銷的應用」,AI就能為你打造出來,這將徹底改變軟體開發的門檻。而在AI生成式開發工具(如Cursor)方面
智能錯誤修復技術也會更加成熟。AI將能自動發現和修復應用中的問題,使非技術人員也能維護複雜的應用程式,大大降低維護成本和難度。
程式碼解釋器的發展將使技術與非技術人員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AI能將複雜的程式碼翻譯成簡單的說明,讓非技術人員也能理解並修改AI生成的程式,促進跨部門協作。
或許在未來混合開發平台將成為主流,結合視覺化介面與AI能力的平台,讓你能輕鬆設計應用的同時,AI在背後生成高效能的程式碼。這種融合將為各類使用者提供最佳的開發體驗,不論其技術背景如何。
結論:選擇最適合你的工具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2025年的兩大類軟體開發工具:No-Code工具(包含應用開發平台、網站建置工具和工作流自動化工具)和AI生成式開發工具。這些工具並不是互相競爭的產品,而是為不同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如果你不會寫程式,想快速實現想法:
需要建立完整應用程式,可以選擇Bubble等應用開發平台
需要設計精美網站,可以使用Webflow等網站建置工具
需要連接不同服務自動化工作,可以嘗試Zapier或n8n等工作流自動化工具
如果你有程式基礎,希望提高開發效率,AI生成式工具如Cursor能為你節省大量時間。
許多成功案例都是結合兩種方式:先用No-Code工具快速打造原型和測試市場,等產品驗證成功後,再透過AI輔助的開發方式進行深度客製化和擴展。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未來的工具將變得既簡單易用又功能強大,讓軟體開發變得人人可及,同時保持高度的客製化能力。不管你是否具備技術背景,這些創新工具都將成為你實現創意的得力助手!

我是文皓,Minerva MDA碩士、數據分析師與自由實踐者。15年專案管理經驗,現專注於運用AI創造實際價值,協助他人同時實現我對思想、時間與財務自由的追求。「客戶先受惠,自己才能受惠,別人先得到溫暖,自己才有機會放光明」是我的核心信念」,而這個部落格就是我落實這個信念的平台。如果你與我一樣有相同的信念,我誠懇的邀請您與我一起探索如何打造自主的第二人生,突破傳統框架,設計屬於自己的豐盛生活。 您可以透過Link留言給我,或是訂閱我最新文章
探索更多個人成長,AI創新應用與No-Code開發技巧,請訂閱我的最新文章。
助您實現個人成長與自由實踐。絕不濫發郵件,隨時可取消。